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完美体育 > 健身知识 > 健身常识

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

365wm完美体育安徽省湿地保护“干货”多

2024-01-10 09:23:4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365wm完美体育安徽省湿地保护“干货”多江河湖边,104万公顷湿地承担着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人类的生态乐园。

  近年来,省林业局围绕湿地生态提质、湿地经济提速、湿地功能提档目标,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生态保护恢复、加强宣传教育和促进价值实现等方面创举不断,成功激活全省湿地保护“整盘棋”。

  初秋的早上,合肥市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如画,湖岸柳树成荫,湖水荡漾连接天际,时有白鹭闲立、野鸭浮游。巡护员曾亮骑上电动车准时出发,沿着巢湖岸线一路向东,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上午环湖巡逻,下午坐快艇巡查沿岸水面,负责清理垃圾、禁捕禁钓和安全巡查工作。”曾亮说,过些日子成百上千的候鸟就要来了,到时候巡逻艇经过,都能看到群鸟“伴飞”。

  在合肥市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像曾亮一样的巡护员共有230人。“我们向公众承诺‘垃圾落地不超过15分钟’,倡导团队全力践行‘五员’,即人人都是管理员、监督员、宣传员、安全员和保洁员。”该公园负责人王健说,公园还积极加强湿地修复和管护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后开展了水毁复绿重建工作,栽植10万株植物,建立湿地巡护体系并进行网格化管理,累计完成湿地修复面积约5000亩。

  短短几年,合肥市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从“蓝藻年年爆发臭不可闻”变成了“河水清清、绿草如茵”,巢湖水质由2015年的Ⅴ类提升为Ⅲ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也成了公园常客。如今,公园年接待市民游客超300万人次,已然成为镶嵌在城市中的一颗“绿色明珠”。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合肥市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发挥着示范作用。2022年,累计投资58.5亿元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恢复修复湿地6.5万亩。十大湿地串珠成链,成为筑牢巢湖水安全、水生态的重要屏障,合肥市“国际湿地城市”品牌进一步擦亮。

  我省以环巢湖湿地为示范,推动湿地修复机制创新,持续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修复植被和水禽栖息地、贯通水系、拆除围网……近5年来,已修复30万亩湿地。同时坚持“复绿”“护绿”并举,将湿地保护修复与林长制改革有机结合,构建湿地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开展明查暗访、“绿盾”监督检查、“大起底”“大排查”等湿地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及时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并依法予以查处。

  “湿地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按照生活类型看,可以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四类。”日前,在利辛县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植物园内,讲解员正向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介绍湿地知识,同学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拿出手机扫描植物上悬挂的二维码,了解更加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先后登上观鸟台辨认不同鸟类,穿过湿地文化长廊学习湿地保护知识,走进科普展览馆参观160多种植物标本,在民俗馆参观耧车、耕梨、石磨等一件件饱含风霜的老旧物件……每个人都收获颇丰。“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什么是湿地、怎么保护和利用湿地,打开了一扇认识湿地的窗户。”利辛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马钰说。

  在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的基础上,以“皖北水乡、淮上江南”为定位的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别出心裁,充分利用湿地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走出了一条融科学考察、科普宣教、生态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利辛”之路。

  “自2015年获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袁春虎说,湿地公园打造了占地380多亩的科普植物园,栽种400多种水陆生植物,全面建设湿地研学中心,广泛收集皖北地区农业生产生活器具建成民俗馆,让湿地有“颜值”更有“价值”。

  “我们开发了动植物科普教育、湿地文化教育、民俗自然教育等课程,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研学活动,让学生们在观赏体验的同时,增强湿地保护意识、弘扬湿地文化。”湿地研学基地负责人孙伟凯说,湿地公园不仅成为人与动植物共享的绿色空间,更成为开放的“天然博物馆”和中小学生的“自然课堂”。

  除了研学体验,湿地科普宣教活动同样精彩纷呈。结合安徽湿地日、爱鸟周等,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先后承办了快乐周末行徒步、湿地文化旅游节、森林七夕音乐节等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湿地公园参观和体验,并以此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旅游路线、旅游产品的形成。“今年以来,我们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0多场,5000多人次接受了自然教育,市民免费参观体验近5万人次。”袁春虎说。

  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的有益探索,是全省湿地保护宣传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持续开展了“普及行”“宣传行”活动,制作了《湿地保》解读微视频、公益广告等系列宣传片,并出版了系列科普读物;同时,每年11月6日的“安徽湿地日”也已成为我省湿地保护宣传的重要品牌,珍惜爱护湿地、依法保护湿地已蔚然成风。

  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蚌埠市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三汊河”品牌、发展生态种养的模式,成为我省湿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机统一的典型示范。

  紧邻三汊河湿地的东海岛种植基地,万亩藕塘一望无际,成片荷叶绿意褪去,泥土里隐藏着丰收的果实。眼下正是起藕时节,工人们身着连体服和胶皮雨靴,在藕塘里挖呀挖呀挖。

  “我们这的莲藕洁白如雪、口感清脆,营养价值也更高,深受市场欢迎。”莲藕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许万能说,土壤和水质对莲藕品质至关重要,三汊河湿地土肥水美,正好为莲藕种植提供了优良的生态基础。

  通过招商引资扎根当地后,许万能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莲藕种植面积从6000亩到扩大到11000亩,年产莲藕4000多万斤,年产值6000多万元,行情好的时候甚至破亿。

  大户带小户,先富带后富。每到起藕时期,许万能的种植基地便聚集了周边6个村的300多名村民。“起藕时多的一天能起三四千斤,工钱按照0.35元/斤来算,赚1000来块不是问题。”许万能说,合作社还为周边村民提供种子和技术,带动近百户村民种植莲藕4万亩,附近6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5万元。

  产业发展依托湿地资源蓬勃向上,也为三汊河湿地的合理利用指明了方向。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锚定“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目标,着力打响“三汊河”湿地品牌。“2020年注册了‘三汊河’商标,包括3大类36个小项,其中‘三汊河莲藕’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公园管理处主任姚昆说完美体育官方网站,目前正进一步挖掘品牌潜力,推动莲藕深加工,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附加值。

  作为湿地生态品牌的延伸,“三汊河”稻米同样成为市场抢手货。2019年,该公园管理处利用合理利用区的35亩水田开展生态有机稻米试种,并以“三汊河”商标对外销售。由于不施化肥农药、只使用有机肥,“三汊河”生态稻米的口碑不胫而走。“还没收就被订空了。”姚昆笑着说,目前稻米周边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00亩,公园管理处正采用“订单农业”经营模式,有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生态有机稻米生产经营,“湿地让百姓得到了实惠,百姓也自觉反哺湿地、爱护湿地,形成了保护湿地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省林业局着力做好湿地经济“大文章”。颍州西湖、贵池杏花村等湿地公园利用湿地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庐江栖凤洲和马尾河湿地挖掘水生蔬菜、水生花卉经济价值,助推观光农业;肥西三河湿地摸索稻虾、稻鳖立体种养模式;当涂石臼湖推动湿地碳汇交易……各地湿地公园各显身手,为全省湿地保护提供了多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靶向施策,推动我省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不断扩大。”省林业局湿地管理处处长周小春说,目前全省已建有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59处、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8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7个,湿地保护率达51.8%,初步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省林业局正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安徽最鲜明、最厚重的底色,让人民在绿水青山享自然之美。

  安徽,江河水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江河湖边,104万公顷湿地承担着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人类的生态乐园。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