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聚力建“家” 赋能前行
聚力建“家” 赋能前行2024年12月12日,民革示范支部、优秀民革党员之家、榜样人物表彰大会暨颁奖报告会在北京召开,200个优秀民革党员之家获表彰,其中,就有安徽民革的7个民革党员之家。目前,安徽民革已有17个党员之家获此殊荣。
近年来,安徽民革各级组织积极行动,充分挖掘资源、发挥优势,全力为党员打造专属的“家”。如今,85个风格各异的民革党员之家已在江淮大地落户。它们已然成为安徽民革各级组织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增强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有效平台、提升履职能力的有力抓手。
往昔,安徽民革不少基层组织因党员数量有限、人员分散、经费紧张,难寻固定活动场所与完备设施,开展活动只能四处“打游击”,好似无根浮萍。
“我希望找一个稳定的场所,建一个支部长久的‘家’。”回想起曾经“无家”的无奈,民革阜阳市市直第一支部主委张青岩感慨颇深。党员们虽怀揣热忱,却常被现实绊住脚步,心底对稳定“家园”的向往,与日俱增。
2017年9月,民革中央于浙江召开民革党员之家建设调研暨现场推动会,推动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民革安徽省委会迅速响应,主要负责同志在会议、全委会议上发出号召、作出部署,省委会印发《关于推进“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的通知》,并组织人员赴浙江学习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经验……在省委会的号召与推动下,全省各级组织积极响应、迅速部署,纷纷将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列为重点工作。
2018年7月7日,对于芜湖乃至全省民革党员而言,是个特殊而喜庆的日子。安徽首个民革党员之家落户芜湖市镜湖区天门山公共服务中心光华星城社区。此“家”的建成,标志着安徽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全省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此后,公助型、捐助型、社会型、租借型……全省各级组织各显其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元的建家模式,使得党员之家的数量与规模逐渐壮大。其中,有的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或部门支持,有的与社区携手共建,有的实现与党员所在单位或所联系单位资源共享,更有党员无私提供自己的房产和设施,还有设立在充满历史底蕴的民革前辈故居中的……
第一次走进民革六安市委会党员之家的人,都会非常惊讶。近800平方米的空间布局合理、风格鲜明、功能完备。可容纳百人的报告厅、让党员接受思想教育的党史展览室、藏有近万册图书的图书阅览室、光洁明亮的书画艺术室、配备多种健身器材的体育健身室……如此“阔气”的“家”,是民革六安市委会与地方中委、政府多次诚恳沟通、积极争取,换来资金和场地等资源注入的成果,也是党员们齐心协力、添砖加瓦、精心呵护的结晶。
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各级组织建“家”过程中,民革党员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齐心建“家”的过程中,民革党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安徽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漫步其中,可感受600年前的历史气息,仿佛穿越了时空。民革滁州市凤阳县总支党员之家就建在遗址公园服务中心内。“家”中建有非遗文化凤画、剪纸、凤阳花鼓舞工作站。党员们在“家”里,不仅可以参加组织活动,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除了多样的建“家”模式,各级组织在“家”的布局上也煞费苦心。2018年至2023年间,民革蚌埠市委会的两个党员之家及高新支部、文体支部、财贸一支部的党员之家陆续在城区不同方位建成,一张覆盖城区的党员之家网络逐步织就。
从无“家”到有“家”,从小“家”到大“家”,安徽民革各级组织越来越多的“家”正在建设中。那些党员们曾经翘首以盼的梦想之“家”,正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建‘家’是手段,管‘家’是基础,用‘家’才是目的。建设党员之家不是为建而建,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关键是要把它管理好、使用好。”这是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马传喜在为各地党员之家揭牌时常常叮嘱的话。
在紧锣密鼓的建“家”过程中,民革安徽省委会着力提升“家”的内涵与质量,引导各级组织依照全国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提出的“民革党员之家是思想阵地、阵地、工作阵地,也是凝聚人心的阵地”要求,将建设党员之家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省委会宣传部“手把手指导”建“家”,牵线支部学习先进建“家”经验,开展“党员之家回头看”,促使“家”的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
2023年6月24日,民革安徽省文化和旅游总支在民革安徽省直工委党员之家召开“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学习会。像这样的学习活动在各地民革党员之家屡见不鲜。各级组织充分借助这一思想阵地,召开理论学习会议,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入脑入心的活动,让党员们在思想洗礼中不断成长进步。
民革党员之家是党员们履职尽责的坚实阵地。他们在此倾听民声、汇聚,积极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与社区紧密合作,开展一系列服务民生的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民革安徽省财政金融支部与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义仓社区共建的民革党员之家是该支部的第二个党员之家。在服务社区时,支部主委哈达嫣发现该社区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陈旧,仅是危房就有16幢之多,恶劣天气下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她撰写了《合肥市逍遥津街道部分老旧小区存在安全隐患亟待关注》。该信息被安徽省政协微建议采用。
民革合肥市包河总支与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是多年的“老朋友”了。2017年,民革合肥市包河总支与方兴社区支部结对共建,成立“博爱社会服务工作站”和“中山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2019年,民革合肥市委会党员之家也落户于方兴社区。多年来,在这个“家”里,包河总支及包河四支部按需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教育咨询、心理辅导、医疗服务、科普民俗讲座等多方面服务,受惠群众达30多万,不断擦亮“博爱·牵手”社会服务品牌。
建“家”容易管“家”难。各地民革党员之家积极探索,纷纷出台值班、图书借阅、活动记录、资料物品保管等各类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也丰富多样。民革安庆市委会实施党员之家负责人与联系人制度,以便及时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民革黄山市祁门县支部党员之家建立“坐班”制度365wm完美体育,共同服务、管理党员之家……
正是凭借这些完善的制度和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安徽民革党员之家成功实现了“有固定场所,有硬件设备,有软件建设,有民革特色,有家的氛围”的目标。
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如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随着安徽民革党员之家数量增多、功能逐渐完善,各级组织不再满足于“千家一面”,纷纷开动脑筋、拿出实招,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法律援助、社会服务、祖统工作等,打造了一系列品牌之“家”。
“加油、加油!”“左腿、右腿……走快点。”“稳住、稳住,马上就到终点了。”2024年8月16日,又一个“石榴花开·民族团结服务日”,合肥方兴社区瑞安居委会举办了一场趣味运动会。汉族投壶、藏族押加、壮族板鞋竞速、彝族陀螺、毽球、滚铁环……民革合肥市包河四支部和瑞安总支通力合作,社区各族居民踊跃参与,其乐融融,竞技与趣味交融,掌声与笑声不断。
民革合肥市包河四支部依托建在方兴社区的民革合肥市委会党员之家,与社区支部共建“同心驿站”,每月16日开展的“石榴红”社会服务活动有声有色,已成为合肥民革的特色品牌。
民革芜湖市直一支部党员之家与芜湖市弋江区南瑞街道李巷社区委员会合作,在党员之家打造“红色会客厅”,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收集群众需求,以“菜单式”社会服务精准满足群众需要。
民革安庆市委会党员之家与安庆市图书馆携手,在“家”中设立图书借阅服务点,既为党员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又面向周边群众免费开放,将民革组织的温暖传递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民革铜陵市有色支部十年如一日关注孤独症儿童,在党员之家中设立孤独症儿童社会服务点,形成了鲜明的支部社会服务特色,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鲜明的特色、独特的韵味,各地民革党员之家精心打造特色品牌,让“家”有思想、有内涵,成为民革党员有提高、有发展、有作为的真正的“家”。
民革马鞍山市机关支部党员之家建在马鞍山市志愿服务中心。因这一“特殊缘分”,支部超90%的党员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注册为志愿者。2024年1月6日,支部支持建设的“励志学堂”在花山区濮塘镇凤山村揭牌,主要服务村中留守儿童。支部携手社会公益组织,为“励志学堂”配备课桌椅、计算机、投影仪等设施设备和500册图书,并建立“社会服务实践基地”,发挥资源优势,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有法有理”是民革六安市金安区支部党员之家打造的法律服务品牌。党员之家与所在金安区望城街道南屏苑社区合作,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派接单”模式,每季度至少开展1至2次活动,精准对接群众所盼、社区所需、党派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支部党员之家逐渐成为社会服务主阵地、参政议政素材库和六安民革形象宣传站。2024年5月,六安市政协“民革界委员工作室”在民革六安市金安区支部党员之家挂牌,更是为民革党员们学习交流、履行职责搭建了优质平台。政协委员、民革党员、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多次围坐商讨,形成的《快递驿站消防安全隐患亟待化解》《生活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管理应警钟长鸣》等社情信息被六安市政协采用。
从白手起“家”到有声有色,安徽民革党员之家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蓬勃发展,于时代变迁里,汇聚起安徽民革组织和党员的力量,书写下团结奋进、履职担当的灿烂篇章。